30 Jul 2010

厨房三部曲

和伴侣说着说着照片,惊觉自己没有什么在几步之外的厨房摄影。在志权的相机的“鼓励”之下,我动手用了他的Lumix看看厨房。谢谢志权相机的1:1构图功能,让我能“名正言顺”地拍正方形的照(不用动用Photoshop了,嘿嘿)。

 
曲一:汤汁的精髓


 
曲二:咖啡的精神 

 
曲三:自来的重要


也许我们就是习惯了忽略天天见面的人事物。

28 Jul 2010

被遗忘的……午餐盒

出门大意,忘记了餐盒。可是换来了一点点的写意。

27 Jul 2010

鸡蛋

最近渐渐发觉被困着的母鸡生下来的蛋(cage egg)都大小不一的。可是不舍得买那种在free range农场乱窜的鸡所生的蛋,cage egg比较便宜。虽说很可能只是消费者心理,但是吃起来开心也很好啊。不过,要加钱啦……所以钱还是买到一点点快乐的。
拿出鸡蛋的那一刹那,突然感受到无名母鸡的不开心。

26 Jul 2010

种子

那一天不知名的“直升机”树把种子大大份地落下,昨夜刮风?

25 Jul 2010

温故知新:The Net Post

昨晚突然想起几年前拍的两张照片…… 两张因为没有经验而拍下的“错误”。
看回当时给这两张照片的帖,被那时候的自己的话怔着:the bug's eyes view。 本来重提这两张照片,是为了说说其中的抽象性——我己经觉得自己在观点上有所成长。可是,发觉以前自己把这两张“错误”看成虫子的观点时,顿时觉得惭愧——被以前的自己打败。看来未来和过去的自己,都能成为现在的自己的导师。

24 Jul 2010

云海

虽称云海,可是突然觉得像海底的沙。

23 Jul 2010

母女

 
虽然照片有日期,可是我忘记了为什么会在Leisure Mall前看见她们。

22 Jul 2010

被遗忘的朋友

前言  
最近不断看见有人不见了手提电话,然后在网上召唤朋友报上电话号码。故有此灵感。

我们有一个朋友,我忘记了他叫什么名字。

三年前,小明的手提电话不见了,于是他努力地上网公布这个不幸的消息,希望朋友们自动报上电话号码。不久后,小华、小丽和小强的手提电话也不见了。在小明的建议之下,他们用了同样的方法收集回电话号码。

几个月后,小明他们终于收集了大部分朋友的联络号码,可是总是觉得少了谁。后来,不见电话的朋友们都用着同样的方法收集回不见的电话号码。 终于有一天,我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曾经不见过手提电话了。刚好,我们都收集少了一个人的电话号码。这个人——我们都忘记了他的名字——没有得上网,所以没有报上电话号码。于是,他消失在我们的记忆之中。

四十年后,我在槟城看见一个熟悉的面孔。可能那人就是他,可能而已。

21 Jul 2010

火车站

交通费用阻止了我向这个方向探索。

20 Jul 2010

夜阑人静脑不静(又名《烟》)

不知道几时,女朋友说静静的夜晚是一种享受。如果你认同思考和迎接灵感也是一种享受的话,那么夜晚的确是一种享受。 不过这种享受需要被激发——就好像深夜中,划一根火柴。嚓! 刚才我的火柴是被宫崎骏的动画《红猪》点燃的,原来他的作品之中有如此独立的风格。我不会去吸烟,不过烟的确有一股引人思考的魔力——尤其是那星星之火。我们很难抵抗火、烟和温度所引发的思绪,也许那是深藏在我们心中的原始人性。你不会因为红猪吸烟而批评他邋遢,因为烟是塑造他的风度的一部分了。
划一根火柴,2010浩然仔绘
后记:今天巧遇Harvie Krumpet (2003)
Fakt 1034: Life is like a cigarette. Smoke it to the butt.
Harvie Krumpet in Harvie Krumpet (2003)

19 Jul 2010

The Like Button

And here I propose this. Just for fun. Other than being a way to express interest, I have a feeling that the Like button is a tool to satisfy human pride.
Just don't deny that good feeling when you see several hits on that Like button. And deep in our hearts, we know that a Dislike button would easily spark misunderstandings. Ah, Facebook teaches us a lot. About human ;-)

18 Jul 2010

2001 Recap

I think we're in a world now where light pollution is so high, we don't look at the stars anymore.
Douglas Trumbull 2001: A Space Odyssey Special Photographic Effects Supervisor
温故知新。 看回一部电影的幕后故事,意外地收获到这句话。让人回想起2009 Earth Day的帖子,还有方朔那句不断浮现的话:地上的星星太耀眼了,天上的星星都不见了。

插曲:祖先

其实也不是什么插曲,因为过后就没什么Gold Coast的照片了。这次旅程,谈话比较多,于是照片少了。也许是因为之前相机坏的空窗期里,比较常用眼睛“拍摄”景物进心里,所以少了搬动相机的动机。 有一个学厨的旅伴,吃都不用愁。伟权带头,时间地点够恰当。
到澳洲这么久,似乎很久没有看过这么红的墙壁了。
吃点心。背后的墙壁耐人追忆祖先飘洋过海的毅力。在马来西亚看见如此一幅画时,不会比现在来得有感触。太早吃,没有机会让人填充空椅。

17 Jul 2010

7月7日 - 再看一次黄金海岸

这次旧地重游,不同的是身边有几个初中老朋友,还有头上沉重的阴天。于是我干脆舍弃颜色,照片里只追求光暗,还有从不同的角度看同样的海岸。
等待朋友放行李的时候,椰树在头上懒懒地要摆。上次一直说Gold Coast一棵椰树都没有,现在总算看见——不过离开沙滩很远。 朋友逛街的时候,我跑到小小港口慢慢逛。海风不鲜,地平线不远,渔船也没有木头的味道。 进不去的泊船位,是有钱人的地方。我(们)只能站在外面仰望桅杆,仰望他们的地位。现在想起不禁让我在心中怪笑。 仿佛可以冲进墙壁里和鱼儿们共游…… 乌鸦和Magpie在废墟中找吃,我在他们旁边找图片。
好好好,这个时候你可能在质疑我是否真的在海边。嘿嘿,我在海边。刚才看见一个沙洲,便问朋友说,不知道可不可以走到那里咧?朋友说不能吧。我说过去看看。眼看天要下雨了,便叫她们回去,独个儿上路去了。一路上,乌云淡化了大地的色彩,这会让人无意间把东西看得比较灰暗。也许,垃圾和杂草就是在阴天走海边就会浮现的另一个世界。
路上,不断重复、不断重复的组合:丛林、直路、车辆和一股怪诞的感觉。
就是因为路很直、天很阴,所以路显得更直、天显得更阴。啊,这只是那刹那的感觉。
遥远的建筑物和这片草地之间其实隔着一片海。不过这照片也没有说什么谎,因为那片海上的船拥挤到……有等于没有。 原来沙洲不连岸——没关系啦,继续走。
其实我不会怎样走,所以旅行常常带人走“错”路。你问我有什么地方去,我讲到底还是不会。于是每次都跟着脚走,幸运的话就会有什么得意的发现咯。
涨潮了,不知道一两个小时后,这艘小船会如何? 回头望去,这也是黄金海岸的一角。
“接受它吧——仔细地看一个人,他再好也会有这样的一角,接受它吧”,海风这样提醒我。
路牌。海上的路牌。
何时,充满幻想的太空也因为人类的贪婪而需要路牌?
在叫做Sea World的theme park前,三只(这里只有两只)乌鸦在争夺一口食物。 最后还是以彩色结束这一天的旅程——实在抵抗不了篱笆的锈斑配上枯枝的颜色。呵呵。
还有背后的伟权、嘉伊(还是习惯这个名,不要见怪)和洁英。相机的自动对焦坏了,manual focus的人像照还在我的水准之上。
后记 令人敬仰的facebook,小弟甘拜下风。呵呵,要看比较完整旅照麻烦到facebook找洁英或嘉伊的照片即可。

16 Jul 2010

To the dearest chimps

Dear Chimps, I would like to pay your clan a visit and bring you some toys. Kindly tell me what toys do you want. With these toys, I hope you will evolve faster. My species is too lonely in this planet as the only so-called intelligent life form. Your closest cousin, Man

15 Jul 2010

Cellphone Photography

由于一个我过后才会说的原因,我开始涉足这片摄影领域。
利用手提电话摄影,会不断在心中自我挣扎。很小的自由度、很粗糙的画面、很丑的色彩、很不稳的手感……还要是Nokia 3110c这个差劲的家伙,连老家伙Sony P-71都不屑交这个朋友。嘿嘿。无论如何,我还是很好奇这段学习旅途会有什么意外收获。
后记 手提电话的照片都会经过加工(除非用的是比较好的手提电话),然后仿效成Polaroid照片(目的是为了借喻这种照片“立即出炉”的性质)。

14 Jul 2010

最后之旅:猎衣族的吻别

在H.W.教授亲属的批准之下,我才得以简单地叙述教授最后的太空之旅——其实也只是短短几句话。 教授最后的旅程,结束于一个没有被记录的星球上。我们知道的,就只是星球上的居民:猎衣族。单单知道这个民族的名字就已经足够了,我想没有人愿意看见他们的容貌——因为H.W.教授和旅伴们在世上最后做的一件事就是看了猎衣族一眼。
1999年,“神舟”一号的发射其实是为了查询H.W.教授的行踪。可是最终中国太空员只在星球上看见教授们和其他殉难者的衣服,被挂起来作为战利品。(图片转载自中国航空网)
接下来,我们就只知道教授和旅伴们从世上消失了。剩下的只是区区几件衣服,现在被收藏在教授亲属的衣柜中。“神舟”一号的太空员也没有看见任何猎衣族,据推测是因为当年喝了H.W.教授带在身边的Vodka,集体酒精中毒而灭绝。

4 Jul 2010

插曲

在我叙述H.W.博士最后的冒险故事之前,我想这个男人的故事也蛮耐人寻味的。 今天他拿了一本书就出门买蛋糕去了。这次买蛋糕,是他的第一次。下了火车,他看看钟楼的时钟——3时15分。买了蛋糕后,他在上火车之前又看了一次钟楼——3时25分。我们的男主角心中十分得意,因为他认为生平第一次买蛋糕只花了10分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成就。他还在心里暗暗讽刺女人,说她们一定会被其他商店吸引而连环购物、花上几个小时。 结果,在归途中,他发现自己忘了买蜡烛。 看来,男人在购物上还是要向女人投降。
后记 故事中的男人,小弟是也。

1 Jul 2010

1991:H.W.教授最后的的太空之旅

那天我到市中心的展览观看了一部1889年制造的圆锥形火箭,吸引我的不是它的外观,而是它的主人的冒险的结局。
气压调节舱
关了液压控制的气压调节腔,就会发觉原来H.W.博士和另外五位同伴是用“挤”来完成17趟旅程的(我看三个人就已经很勉强了)。
尘埃
我看没有多少人记得博士的冒险了,尤其是最后一趟。可笑的是,准备拍卖这个古董的人也只是为了吸引顾客而把那故事带回来。
按钮
为了转用为1998年美国Apollo计划中的模拟训练器,控制室的按钮曾经被重新包装过。我看它的主人知道了会很生气——因为博士原本是从苏联手中买来再改装的,上面原是俄文。
标签
本来贴满国旗的墙壁,现在只剩下价钱贴纸。想必国旗也被拿来卖了。
推进器
推进器被擦得油亮,失去了我想象中焦黑、象征冒险的痕迹。
油管
博士最后一趟旅程失败的原因,就是因为他的固执。他执意要利用煤油来生活煮食,只为了纪念六人之间的友谊。之前博士在苏联的苔原上被当地人拯救的时候,他认识了那五位伙伴。就在寒冷的苏联冬天里,他们找到了一片被荒废的煤油厂。四个月内他们以煤油起火、以过冬的可怜动物为食。 我看我需要整理一番,才能告诉大家博士的最后一趟旅程。